走進最美古詩詞
謝肖艷
古詩詞,以其豐富的情感、深邃的意境、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語言,成為豐富人類精神的營養品?!墩Z文課程標準》提出了培養小學生“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,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”的要求,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引起了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。本文擬對古詩詞的教學提出幾點策略。
一、借助背景,體會意境
每一首古詩詞,都有豐富的背景,包括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、詩人的創作風格、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或在人生旅程中發生的有趣或悲傷、無奈的故事等。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古詩詞的背景,體驗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,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古詩詞中,去領略古詩詞所表達的奇妙意境。
例如,在教學《聞官軍收河
南河北》一詩時,筆者告訴學生這是杜甫的“ 生平第一首快詩”,并補充了背景資料的介紹:當時延續了七年多的“安史之亂”剛剛得以平復,詩人攜妻兒正流落在四川梓州。聽到這一喜訊,不禁欣喜若狂,在極度興奮中,以一氣貫注、輕快活潑、爽朗奔放的語言,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名作。在了解作者創作背景的情況下,學生很快走進古詩所描寫的意境之中。
課堂上,筆者設計這樣的問題:“仔細讀讀每一句詩,說說你從哪些細節讀出詩人流淌在文字中的‘喜’?”因為學生了解了歷史,所以理解古詩時很輕松。有的學生從“卻看妻子愁何在”讀出了詩人的妻子和孩子憂愁沒了,全家人個個喜氣洋洋。有的學生從“劍外忽傳收薊北”體會到詩人心中的喜,他長年流落在外,家鄉“薊北”被收復,人民可以安居樂業,聽到勝利的喜訊,流下了高興的淚水。還有的學生體會到作者“初聞”捷報時的心情是很復雜的,不僅僅是喜,還藏著悲:長達八年之久的“ 安史之亂”,2900 多個日日夜夜,他盼望著早日結束漂泊的生活,重返故鄉,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,心情一定很悲傷;而眼下這一場浩劫,終于像噩夢一般過去了,他又可以返回故鄉了,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,于是又轉悲為喜。課堂上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,這是源于對古詩創作背景的了解,才能如此透徹地將詩文讀進心里。
二、誦讀涵泳,感受詩韻
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非常重視誦讀,而古詩詞特有的音韻之美,決定了古詩詞特別適合誦讀的特點。所謂“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寫詩也會吟”。在古詩詞教學中,筆者認為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類吟誦,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方法。
例如,“素讀”的創始人陳琴老師在執教《詩經·黍離》時, 告訴學生:“繪畫的人有繪畫的節奏,音樂人有音樂的節奏,文字也有文字的節奏?!彼笠髡b時要講究書讀一口氣,中間不間斷。學生一開始讀得斷斷續續,再后來讀得上氣不接下氣。在陳老師的示范引領下, 學生很快辨用語感、掌握頓挫, 讀出詩的韻律和節拍:“彼黍彼黍離—— 離,彼稷彼稷之—— 苗。行邁靡靡,靡——靡,中心搖搖,搖——搖。知我者,謂我心憂,謂我心——憂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,謂我何—— 求。悠悠蒼天!此何人——哉?此何人——哉?”這種歌訣式的誦讀,有助于引導學生感悟詩人的情感韻律。同時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,形成一個完整的情景,表現一種一致的情調,使詩韻與語言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。
在教學中,根據古詩的內容分類,可以將古詩分為寫景詩、敘事詩、抒情詩,送別詩、邊塞詩、山水田園詩、懷古詩、詠物詩、悼亡詩、行旅詩等;也可按照時令來誦讀背誦描寫春、夏、秋、冬的古詩;還可以分階段分專題吟誦某一位詩人的詩,除了記誦外,還可以帶領學生初步研究詩人創作的藝術特色和寫作方法等。當然,班級還可以定期舉行有趣的飛花令,背一背詩中水、詩中月、詩中云、詩中雨、詩中柳、詩中花、詩中酒等。分類吟誦便于記憶,背得多,記得也牢,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吟誦的興趣。
三、啟發想象,品味意境
別林斯基說過:“在詩中,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,創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?!?意境是詩詞的靈魂,鑒賞詩詞的過程就是品味詩詞意境的過程,所以引導學生品味意境是鑒賞詩詞的關鍵。
例如,在教學《清平樂·村居》時,筆者抓住古詩“詩中有畫”的特點,把“詩”與“畫”結合起來進行教學。通過圖畫,具體而形象地再現詞中的意境; 通過語言,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,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詞的意境之美。聽,學生用“潺潺的溪水,青青的草,艷艷的花, 好一幅優美迷人的畫卷”來描 繪“ 溪上青青草”的景象。而“你看,他的手多巧,一個個樣式精美的雞籠在他手中織成。旁邊的雞兒靜靜地站著,似乎不想打擾二兒子的工作”正是“中兒正織雞籠”所要表達的意境?!耙粚Π装l蒼蒼的老夫妻, 喝點小酒,說點小情話,唱唱小曲,多么和諧溫情的畫面”,雖然描寫的活動很簡單,但就是這簡單的活動把一片生機勃勃、和平寧靜、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,真實地反映出來。閑居的辛棄疾,擁有家國英雄和鄉村居士的雙重身份,他向往著鄉村田園生活,眼前的和諧景象令他沉醉不已。學生通過朗讀和聯想,感悟了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,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,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。
四、拓展閱讀,激活思維
利用拓展閱讀法設計古詩詞課堂教學,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,活躍學生的思維,易于學生舉一反三,學會思考,學會學習。教師可將課內學習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, 讓學生嘗試用課內所學知識去審視生活。
例如,在教學宋朝理學家朱熹的《觀書有感》時,詩的前兩句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的景象讓人豁然開朗。雖然“方塘”不大,但它像一面鏡子一樣澄澈清亮,天光云影都被它映照出來,情態畢見?!皢柷堑们迦缭S?為有源頭活水來”這就是生機的根源, 一問一答,看上去說的是景物, 可背后卻隱藏了邏輯推理和思維方式。教學中,教師讓學生讀讀想想,眼前的美景怎么跟讀書發生關聯?學生通過反復吟誦,領悟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將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鏡般的半畝方塘,又進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廣袤的天光云影,用來比喻心智容納之廣。后兩句詩以方塘作譬喻,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,人的睿智也要由不斷讀書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而得來。很多教師的教學停留在此,認為已經將這首詩講全講透,而一位特級教師在執教時設計了獨特的教學環節:跳出水,跳出書,大千世界,人間百態,還有哪些事可以用這首詩來理解?可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,有的學生說:“大樹需要汲取大自然的陽光雨露,方可長得更加粗壯?!庇械膶W生說:“生活中常用的“包”都需要設計師層出不窮的設計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?!庇械膶W生說:“一個國家的強盛,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改進、文明的進步?!痹谶@樣的辨析中,學生由淺入深、全面精準地讀懂了詩句,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。
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,作為語文教師,應不斷充實自己,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, 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,引導學生走進最美古詩詞,熱愛古詩詞,吟誦古詩詞,傳播古詩詞, 不斷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。
(作者單位: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)
(責任編輯 岳 舒)